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交通天气 交通天气

武威天气预报_武威天气预报一周7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请问这个时间去张掖,额济纳旗看胡杨林带些什么衣服好?(为期两周) 早中晚温差大吗?2.沙尘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3.最近的新闻4.沙尘暴天气出行应注意哪些问题?秦大河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65年秦大河从武威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兰

1.请问这个时间去张掖,额济纳旗看胡杨林带些什么衣服好?(为期两周) 早中晚温差大吗?

2.沙尘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3.最近的新闻

4.沙尘暴天气出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武威天气预报_武威天气预报一周7天查询

秦大河

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1965年秦大河从武威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和政县第一中学任教;1978年调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考取兰州大学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硕士毕业后返回冰川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3月3日抵达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终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1992年获得兰州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2000年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2002年担任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任第11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同年获得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是第二位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2009年担任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当选为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同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学术与出版委主任;201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获得沃尔沃环境奖。202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长期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编写。

中文名:秦大河

国籍:中国

出生地:甘肃省兰州市

出生日期:1947年1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2008年获得国际气象组织奖

2013年获得沃尔沃环境奖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

政治面貌:中国***党员

发表论文数量:256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经历

1947年1月4日,秦大河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原籍山东省泰安市,他出生时,父母住在傍依着黄河的王家庄。

1953年秋天,6岁开始上小学,小学阶段一共换了三所学校,一、二年级在兰州小西湖附近的西竞寺小学就读,三、四、五年级转到了兰州军区总医院附小(现西湖小学),六年级时因为他父亲所在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改为甘肃农业大学,举家迁往武威黄羊镇,他便转学到了甘肃农业大学附小,一直到毕业。

1959年秋天,考入兰州回民中学(现兰州西北中学),因为家在武威,他第一次远离家庭住校上学。

1962年夏天,初中毕业后准备升高中,由于父母不在兰州,所以没能报考兰州地区的中学,而是考入武威黄羊镇的武威一中。

1965年8月,高中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197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甘肃省农宣队和政县分队工作了3个月,同年10月被分配到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教数学(至1978年4月),他是全校有名的严厉老师,最后几年他带高中三个班的数学,150本作业本都亲自批改,从不马虎。

1974年,放暑假回家路过兰州,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拜访施雅风、谢自楚。

1978年5月,被调进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同年7月,通过了研究生二试,考取了兰州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吉均教授。

1980年10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返回冰川所工作。

1983年,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

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并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1991年1月,在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12月,博士毕业。

1995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至2000年11月)。

2000年11月,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至2007年3月)。

2002年,作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他成功组织了IPCC科学评估活动,大力支持和推荐发展中国家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2008年)。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秦大河兼任学院院长。

2004年8月,遵照温总理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指示,根据云娜台风的特点及动向,中国气象局于2004年8月12日采取紧急行动,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决定利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段,亲自向广大民众播报云娜台风的登陆信息。这是中国气象局长首登屏幕播台风。

2007年,通过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秦大河担任中心主任。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9月连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10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秦大河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手里接过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是继中国气象学家叶笃正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2009年5月,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成立,秦大河担任中心主任。

2011年,当选为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至2016年6月)。

2012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学术与出版委主任。

2013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0月21日,获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沃尔沃环境奖。

2017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中国冰冻圈服务功能形成机理与综合区划研究”启动,秦大河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0年1月,出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活动。主持《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和《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产生广泛影响,促进了我国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凝练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思路。

秦大河在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研究方面成绩卓越并取得了大量创新性成果。他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他曾徒步6000公里横穿南极冰盖进行科考,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发现和创造性成果,首次从理论上阐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实化过程,建立了定量划分标准。系统研究了南极冰盖雪层内环境记录,揭示了现代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现了南极表层雪冰中NO3含量在极光卵区出现峰值的现象。

秦大河自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起全面参与报告编写工作,其中担任第四次和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联合主席。IPCC第五次报告的第一部分“自然科学基础”已于9月发布。作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他参与组织IPCC科学评估,推动了中国和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并大力推荐青年科学家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参加到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中;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常任代表,他高度重视气象和水文之间的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气象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进步。

2012年发布的IPCC关于极端气候事件评估特别报告,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50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份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比如越来越广泛的干旱和热浪气候,以及地区性的风暴和降水。沃尔沃环境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该报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项工作在努力构建和传播有关人类活动影响了气候重要科学结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为人类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PCC为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截至2017年,秦大河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委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

承担项目

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秦大河独立和合作撰写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56篇,其中SCI论文56篇,研究成果被国际冰川学界著名教科书《冰川物理学》和Nature等SCI刊物引用207次(他引102次)。

人才培养

秦大河带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团队为本科生主讲通识课《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该课程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开设。

2015年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秦大河做客新华网2015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时表示,凡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当中有益的正面的经验,都要继承。西方社会在1750年工业化以来,走了两、三百年的道路,科普的科学技术和教育这个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中国是新兴国家,人口众多,而且发展相对较晚,在短短几十年内能发展成这个样子,实属不易。秦大河指出,按照当前计划,在2015年末的时候,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能达到5%,相当于上个世纪发达国家80年代的情况,还是要做大量的工作,继续努力。秦大河强调,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需要国家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他认为,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所有的知识分子、知识阶层都应该做工作,包括医务工作、科技工作者、教师,甚至科技干部,都应该参与进来。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秦大河的父亲秦和生是兽医教育家和兽医外科专家,在他出生前后,父亲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所以,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带上了明显的地理色彩,他的哥哥名叫秦大山;他的姐姐名秦爱宁;他的妹妹名叫秦爱兰。

秦大河在武威一中上学时一位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女生叫周钦珂,引起了他的注意。全年级几次统考,周钦珂总是考得比他好,名次排在他前面。高中毕业后,周钦珂考取了兰州医学院,他考进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大学快毕业时,两人的关系才明确了。周钦珂看上了他的老实可靠。毕业后,他当时分到了省农村宣传队和政县分队,她也跟着到了和政县。1971年,他被分配到和政县一中教书,钦珂分配到和政县医院工作,那一年,两人结婚。

人物评价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科学评估活动。主持《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和《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产生广泛影响,促进了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凝练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评)

沃尔沃环境奖颁给秦大河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非常杰出的气候与冰川学家,世界闻名;二是他为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三,秦大河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做出了重要贡献。(沃尔沃环境奖评委会主席威尔·斯泰芬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评)

请问这个时间去张掖,额济纳旗看胡杨林带些什么衣服好?(为期两周) 早中晚温差大吗?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兰州、西峰、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共39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各分站隶属情况:兰州、西峰监测站隶属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平凉、天水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武威、张掖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酒泉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见表)。地质环境监测院仅对其进行业务管理,资料除直属的兰州站、西峰站全部资料归档属于监测院管理外,其他各分站仅提供国测点动态监测资料、年报和水情通报,各类原始资料和省测点资料归属地各地勘院管理。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全省地下水监测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黄河流域,监测面积为15877.3km2,占全省国土资源总面积的3.50%。其中,酒泉、张掖、武威站属区域性监测站,位于北大河、黑河和石羊河,控制面积分别为282.80km2、8288km2、6380km2;其余各站均为城市水源地监测,监测控制面积较小,共926.5km2,其中,兰州400km2,天水88.5km2,陇西60km2,平凉67km2,西峰311km2。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地下水监测点39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省级监测点315个,地级监测点17个。

从左至右: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余志山、副院长兼纪委书记孙於春、院长黎志恒、党委书记邓国强、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成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甘肃省的地质环境监测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实地测量,测量装备均采用万用表、电线,监测数据采用人工填写,最后有专人负责录入计算机。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8年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具体业务仍由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两家承担。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重点区域为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定西、平凉、庆阳和白银9个地区。

(一)预警数据传输

气象数据和预警产品主要通过2M专线以专线方式传输,预警产品以甘肃省气象局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名义联合发布,以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

在气象数据的传输频率上,兰州中心气象台在无降雨、小雨和中雨日,每天下午16:00~17:00通过2M专线将全省范围内的降水预报数据传输传到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持续连阴雨日,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将数据传输传到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

(二)预报预警流程

1.收到兰州中心气象台发来的甘肃省境内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数据以及前期实际降雨数据半小时内,监测院预报组根据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等,结合当天的预报降水量、降水区域,以及降水累加值等资料,在已确定的降雨特征值基础上,分析判断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范围及其可能性程度,进行预报预警等级划分。

2.监测院预报组将预报预警结果与监测院预报预警课题组会商,最终确定预报范围和级别。

3.将预报预警范围和级别报院主管领导签发,并报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批。

4.将预报预警结果通过2M专线传输到兰州中心气象台。

5.兰州中心气象台制作气象预报节目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结果主要通过甘肃电视台20点的天气预报节目发布,同时通过短信、广播电台和甘肃省气象局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6.省国土资源厅,通过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通过电话、短信、传真、E-mail等方式将预报预警结果通知预警地区国土资源局。

最后,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存档。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8年度发布地质环境公报1份,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7份,水情通报7份。在2008年主汛期,共发布了34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其中Ⅲ级28次,Ⅳ级6次,成功预报20次。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群测群防”等防灾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8年主汛期,全省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及失踪1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

六、法制建设

1.《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2月2日。

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5号。

沙尘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张掖和额济纳旗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这个地区的气候在不同季节会有较大的温差,因此需要根据您计划的具体时间来选择合适的衣物。以下是一些建议:

春季(四月至五月)和秋季(九月至十月):

白天温度较舒适,可能会有阳光。

建议穿轻薄的长袖衬衫、T恤、短裤或长裤。

早晚温度可能较低,所以最好携带一件薄外套或毛衣。

夏季(六月至八月):

白天温度较高,可能会很炎热。

建议穿轻便透气的衣物,如短袖T恤、短裤、帽子和太阳镜。

在早晚温度稍微下降时,可能需要一件薄外套。

冬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白天温度较低,可能接近或低于冰点,夜晚则更加寒冷。

建议穿厚重的衣物,如羽绒服、毛衣、长裤、保暖袜子和手套。

一定要带上冬季必需品,以保持身体温暖。

额济纳旗和周边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所以您需要在两周的行程中准备好各种衣物,以应对不同时间段的气候变化。此外,不要忘记带上舒适的鞋子,特别是如果您计划进行户外活动或徒步旅行。还要考虑带上太阳防护用品,因为西北地区的阳光较强。最好在您的出发前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以更好地了解预期的天气状况。

最近的新闻

沙尘暴的危害一是大风,二是沙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 2. 污染空气 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每平方米的落尘量达到了20克,总悬浮颗粒物达到了每立方米1100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超过正常值的100倍。 3. 影响交通 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如韩国3月22日有7个机场被迫关闭,3月21日约有70个航班被迫取消。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据《华商报》报道,由于沙尘暴掩埋了部分铁路,造成乌鲁木齐开往西安的列车中途遇阻。 4. 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 5. 危害人体健康 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6. 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 此次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我国13个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因为悬浮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气温度。随着悬浮颗粒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约10%)地球水循环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降水量减少;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减少地球的水资源。可见,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统计数据,让我们意识到防治沙尘暴的紧迫性。 全国有1500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公里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科学家们做过推算,在一块草地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常年4、5月份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请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沙尘暴的准备。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沙尘暴天气出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1993“5.5风暴”

这是一位西北气象工作者当时的工作记录:“今天风和日丽。 下午2时许,骤然狂风大作,飓风卷起沙石尘土,形成一堵约400米高的沙尘暴壁,自西向东扑来。 瞬间最大风速34米 /秒,风力达12级。 20分钟内天地一片漆黑,能见度降为零。沙尘暴壁由下往上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的沙尘,可以清晰的看到沙尘中飞舞的纸片和塑料袋处在高空;第二层是橘红色的沙尘,狂沙翻飞的剧烈了许多,密度也大了不少;第三层是黑褐色,每层有球状尘团剧烈翻滚,发出沉闷的轰鸣……”

这不是爆炸的景象,而是1993年“5.5”黑风暴纪实。1993年5月4日,这场特大沙尘暴从新疆西部边境出发,途径甘肃西部、宁夏中北部和内蒙古西部。这场风暴就像爆炸后的蘑菇云,剧烈翻滚,飞沙走石。当时无论室内室外伸手不见五指,狂风呼啸,仿佛天塌地陷,末日来临。不幸的是,人们对它的到来毫无防备。

每年的5月,河西走廊的农民就会开始备耕,而1993年,这里的春天要比以往温暖很多,使土地完全处于干燥和疏松的状态。5月3日,在四千公里以外,这一年最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在中亚的卡拉库尔乎一带生成,并迅速南下。在穿越了新疆几处大的风口之后进入了河西走廊,而在开始,它并不引人注目,河西地区所有的气象台站和甘肃省气象台都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天气过程。

5月4号的时候,金昌气象局做出的预报结论是——第二天金昌市有5到6级的西北风,伴有沙尘天气。

实际上,当时5月5号当日一直到下午都是晴天,中午以后天气还特别热。

事后,国家气象局的专家从 5月5日中午12点的气象卫星云图上发现,在酒泉、张掖西面的祁连山里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局部,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白点,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力的气团正在剧烈地发展。

据专家介绍说,这种中尺度云团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上升运动,由于这种上升运动可以把大量的沙子输送到天空,它最强烈的时候是从14点到16点,也就是午后地表增温最强的时候。”

到下午两点,致命风暴进入河西走廊的中段,此时被暴晒之后的戈壁滩开始向空中散热,而风暴的核心区最低温度已经达到零下55度,空中和地表开始迅猛的热力交换,更增加了风暴的滚动速度和它的破坏力,此时风力增强到10级,沙墙抬高到100米,沙尘暴中最为强烈的黑风暴形成了。尽管气象卫星记录了这次风暴的全过程,但在当时,河西地区的气象台站却无法及时地得到这些资料。

下午3:42,黑风暴到达甘肃金昌,最不幸的事情是在黑风进城的时候发生的。风暴选择了一个它最不应该通过的地点,当时这是堆放着34万吨粉尘状的工业尾矿,只在一瞬间就被抛上了天空,沙墙的高度一下子超过400米。

天空只在一瞬间就完全的黑了下来,在5月5日这天下午,金昌经历了两次共31分钟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因为灾难发生在上班和上学的时间,所幸还没有人员伤亡,而此时风暴继续向东南方向挺进,对更多的人来说,灾难还没有开始。

沙尘暴的下一站是武威,5月5日下午16:30,是武威的小学校开始放学的时间,不少孩子开始回家。

16:45 黑风暴冲进了武威市区,只在一瞬间它就把武威的白昼变成了黑夜。黑风刮着太迅猛,娃娃们回家迷了路。

武威二坝区新中村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必经一条水渠,在黑风到来的时候,新中小学15个7岁上下的孩子,刚刚走到这里,悲剧发生了……当时,正是放水浇地的季节,渠水流速很快,1.1米的水深对7岁的孩子来说,是灭顶之灾。

17点 整 沙尘暴转战古浪

17点50分 沙尘暴 闯入景泰

19点26分 沙尘暴袭击宁夏中卫……

5月6日,恣意玩耍的沙尘终于欣然收住脚步,炫耀起它丰硕的战果。仅仅在5月5日下午的4个小时里,它就穿越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的18个地、市,在金昌、武威、古浪这几个县里,造成了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影响范围达到一百万平方公里,更有37万公顷耕地因黑风带来的沙土掩埋而绝收。这次的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6个亿。然而,比起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却是微不足道的。

其他沙尘暴灾害: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

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

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

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

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

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

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

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2010年3月12日,新疆和田地区今年首次发生强沙尘暴,部分县市出现黑风,一些当地群众称最严重时能见度几乎为零。截至19时,和田市区还是昏黄一片。18时,强沙尘暴已至策勒县,预计21时许到达民丰县,覆盖范围达500多公里。

2010年3月19日18时,新疆南疆盆地北部和东部、青海中北部局地、甘肃中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出现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其中内蒙古额济纳旗、海力素、临河、乌拉特中旗及青海冷湖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

2010年4月24日下午12时许,自“93.5.5特大黑风暴”后十七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整个河西走廊,14:30左右到达酒泉,16:00左右到达张掖,19:25分,民勤最大风力超过8级,能见度不到2米,汽车大灯全开只能照亮眼前3米左右的路面。据推测,黑风暴将于凌晨左右抵达华北地区,或将减弱至沙尘暴。

2010年4月24日午19时09分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最大风速达18.4米/秒(8级),瞬间极大风速28米/秒(达10级),最小能见度0米,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截止发稿时仍在持续。据预报大风沙尘暴天气还将持续3个小时。

出门时最好全副武装,佩戴口罩、防风眼镜、帽子与丝巾等。选择具有防尘、滤尘作用的口罩,以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与颗粒;佩戴防风眼镜,减少风沙入眼的概率。同时,确保眼镜透光性能要好,以免妨碍视线。如若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搓揉,以免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如果情况严重,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用纱巾围住头部,保护好双耳,避免身体部位直接暴露在沙尘之中。

在沙尘暴侵袭的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因此,行人与车辆需注意交通安全。行人尽量沿人行道行走,同时,不要在广告牌下、树下行走或逗留,以防大风将其吹落导致受伤。